人物简介 阴丽华(公元4—64),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刘秀的结发妻子,为春秋时代著名的齐相管仲后人。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史载,刘秀还是一个没落皇族之时,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不禁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称帝之后,阴丽华成为了他的宠妃,备受光武帝的宠爱。建武十七年,即刘秀扫灭群雄、统一天下之后的第5年,阴氏被册封为皇后。永平七年,阴丽华逝,在位二十四年,与刘秀合葬于原陵,东汉君臣上其谥号为“光烈皇后”。史载:阴后在位之时,端庄贤淑,不喜言笑,有母仪之美。皇后内持恭俭,外抑宗族,为一代贤后。
清代吴友如《古今百美图》所绘之阴丽华
【轶事典故】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提到刘秀与阴丽华,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但是,后世的很多人往往都误读了这句名言的含义。之所以容易被人误读,关键就是后世之人把这句话从《后汉书》中孤零零的提取出来,离开了前后文的表述而单独的来看这句话,自然就容易误读了。从这个方面来讲,此句名言同曹操的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遭到误读是一个原因。
执金吾,位同九卿,为守卫京师尤其是皇城的北军的最高统帅。更为通俗的讲,基本上类似于近现代的中央卫戍部队总司令。但是,误读往往就发生在这里,单独的来看这句话,后世很多人会认为:刘秀想做中央卫戍部队的司令,想娶阴丽华那样的美人。
如果把这句名言放回到史书当中去,就能理解它所表达的真正含义了。
这句名言出自《后汉书 · 光烈阴皇后纪》: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有了前后文,才能够真正让人领会这句名言所表达的含义。光武之所以感叹“仕宦当作执金吾”,完全是因为刘秀见执金吾“车骑甚盛”,而不是因为“官职甚大”。所以,探讨“执金吾”官职的大小,对理解刘秀的这句名言来说,不但是毫无意义的,而且已经完全背离了史书记载的本意。
在《后汉书 · 百官志四》注引《汉官仪》中,就已经非常清楚的解释了刘秀感叹“仕宦当作执金吾”的原因:
“执金吾缇骑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舆服导从,光满道路,?僚之中,斯最壮矣。世祖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
注:“?僚”,就是文武百官的意思;刘秀庙号“汉世祖”,故这里的“世祖”即刘秀。
《汉宫仪》中的这段话是说:执金吾出行时,统骑兵二百人,持戟甲士五百二十人,前呼后拥,光耀无比。“?僚之中,斯最壮矣”,就是说文武百官之中,谁的声势也不能同他(执金吾)相比。故汉世祖感叹说:做官就要做执金吾这样的官。
刘秀的这番感叹,日后成了千古名言,引发了许多“乱世枭雄”的共鸣。
据《旧五代史 · 元贞皇后列传》注引《北梦琐言》记载:作为大唐王朝终结者的一代枭雄朱温,在其还未发迹时有一次见宋州刺史的女儿张惠貌美,就发出了“丽华之叹”,后两人果结为连理,张氏女助朱温成就了一番大业,成为五代十国的一段佳话。
据清代的《吴三桂考》引笔记杂文《觚剩》记载:明末清初,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之称的吴三桂,在其青年时代读到史书中的“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时,不禁感慨:“余亦遂此愿,足矣!”。
【人物生平】 出身显赫,生逢乱世
阴丽华出生在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据《后汉书》卷32《 阴识传》载:“其先出自管仲,管仲七世孙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因而氏焉。秦、汉之际,始家新野。”就是说,阴氏家族是春秋时期以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相管仲的后裔。到了第七代子孙管修的时候,从齐国迁居楚国,被封为阴大夫,以后便以“阴”氏为姓。秦末汉初,阴家迁到了新野。不但出身显赫,阴氏家族还是当时富甲一方的豪门大户,《后汉书》32卷《阴识传》载:阴家“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就是说,阴家有良田万亩(700倾相当于35000亩左右),车马和奴仆可以比拟于分封的诸侯王。
虽然有着显赫的出身,但是阴丽华却并未能像其祖先那样能够安享太平盛世与繁华,这位阴家大小姐所生长的时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大动荡、大变革时代。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婢;王氏、傅氏等外戚明争暗斗,轮流把持朝政,加之成、哀两朝皇统沦丧、政治黑暗,历经200余年的西汉王朝即将走到尽头。公元前9年,集朝政大权于一身的安汉公、外戚王莽废西汉末帝刘婴而称帝,建国号“新”,建元“始建国”,西汉灭亡。王莽建国之后,面对着空前激化的社会矛盾,先后颁布了“王田令”和“私属令”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图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建筑。然而,改革遭到了豪强官僚们空前激烈的反对与抵制,而改革的步伐又过激过快,新政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加之新莽末年的水旱等天灾不断,广大人民为求一条生路,只得铤而走险,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爆发了绿林与赤眉大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
英雄佳丽,共度时艰
三国时期,文采盖世的曹植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论述—《汉二祖优劣论》,其中曹植道:“应五百之显期”。就是说曹植认为汉光武的出现,正应了孟子所说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论断。且不论曹植所言是否为过,但汉世祖刘秀扫平四海,还天下百姓一个清平盛世亦是事实。
刘秀,本是一个没落的西汉皇族后裔,其祖先向上可以追溯到西汉景帝。虽然名义上身为皇族后裔,但据《汉书》卷12《平帝纪》载:“宗室子,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就是说,到了西汉末年,刘氏宗族的后裔已经遍布天下,有十余万人了。刘秀的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阳,更是和皇室毫无关联的布衣平民。故曹植《汉二祖优劣论》的开篇即言:“汉之二祖,俱起于布衣”。
刘秀有一姐夫名曰邓晨,家在南阳郡的新野,因此刘秀也常去新野姐夫家,而邓晨与新野的世家大族阴氏有亲缘关系。借助于这层机缘,少年时代的刘秀有机会接触到了这个世家大族的千金小姐—阴丽华。史书中并没有交代刘秀和阴丽华到底有多深的接触和情缘,但是有一个事情却交代的非常清楚:那就是阴家小姐的美貌给了刘秀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来刘秀去长安求学,一次无意中看到了执金吾率众出行,盛大的场面深深的震撼了刘秀。一时间,刘秀思潮涌起,不禁感叹道:“做官就要做执金吾这样大的排场的官,娶妻子的话就要娶阴丽华那样美貌的女子”。据《后汉书 · 百官志四》注引《汉宫仪》记载:“?僚之中,斯最壮矣”,就是说,在百官之中,执金吾的官职并非最大,但是在声势与排场方面,执金吾则居于百官之首,故其出行场面极其盛大,这才引得后来的汉世祖刘秀感慨不已!
新朝末年,海内大乱。刘秀同兄长刘?一起趁乱在舂陵起兵,并与早于他们竖旗造反的绿林军合兵一处,打着“反莽兴汉”的旗号举兵造反。随着绿林军规模的壮大,西汉宗室刘玄被推立为起义军的皇帝,史称“更始帝”。绿林军将领们借助于自己势大人多,拥立刘玄为帝,从此更加加剧了绿林军与以刘?为首的南阳宗室兵马的矛盾。新莽地皇四年五月末,刘?率军攻克了中原重镇宛城,刘?声名更盛,引发了刘玄及绿林军将领的极大不安。终于,在攻克宛城不久,因为一名部将的问题,刘?与更始君臣的矛盾彻底的表面化了,更始帝遂以“冒犯皇威”为由,将刘?斩杀于宛城。史载刘?立志于天下,作战勇猛无比,连莽军都闻刘?之名而敬畏,谁知最终竟落得如此结局。六月,王莽为了彻底剿灭日益壮大的绿林军,发各州郡兵马共计42万扑向昆阳,两军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刘秀沉着冷静,说服其他将领守城,自带13骑冒死突围搬取救兵,最终在刘秀军与昆阳守城之军的内外夹击下,王莽42万大军全军覆没,被杀与自相践踏、淹死者不计其数,?硭???涣鳌A跣阄?パ糁?降牡谝还Τ迹?源嗣?鹛煜隆4艘壑?螅?跣阌致聿煌L愕穆示?鄙希?俟ジ赋恰U馐保?蹩t的死讯传来,刘秀在震惊之余,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担忧了。除了回宛城谢罪外,在深思之后做了三件事:
一 不表昆阳之功,以免引起更始君臣的嫉妒和不安。
二 不与刘?部属私下接触,并表示刘?犯上,自己也有很大责任
三 不为刘?服丧,并决定立即娶阴氏丽华为妻。
与其兄锋芒外露的性格不同,刘秀性格比较内敛。在更始君臣眼中,刘秀比较恭顺,远不如其兄对他们的威胁大,加之四方战事未平,刘秀还有利用价值,故刘玄不但没有加害,反而封其为武信侯。更始元年六月,刘秀终于在宛城迎娶了他多年来朝思暮想的佳人阴丽华为妻。五月末,刘?被杀,六月,刘秀就娶妻进门,这是有悖于古人婚丧嫁娶的常理的,甚至是要被人背后责骂的。据《东观汉记 · 世祖光武皇帝纪》载:世祖“多权略”,从这件事上看,所言非虚。借娶妻之机,刘秀既了却了多年来的心中夙愿,又让更始君臣对其更加放心。刘?被杀,如果不多做几件事情,更始君臣是不会轻易放过刘秀的。
有一个事实值得玩味,那就是阴丽华在此时嫁给刘秀是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的,既然成了刘秀的人,很可能就会因为受刘秀的牵连而丧命,甚至一门都会受到株连。包括后来的郭圣通在内,对刘秀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个女人,居然没有一个是在太平盛世的情况下嫁给刘秀的,都是从刘秀于乱世的危局之中。十年之后,即建武九年,刘秀伤感于阴氏家族遭逢变故(时刘秀身在陇右一线征讨隗嚣,后方洛阳一带发生变乱,流寇杀死了阴丽华的母亲与弟弟),在诏书中引用古语道:‘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就是说:“惶恐危难的时候,只有我和你在一起,现在安乐富贵了,你却将我抛弃了”。刘秀仿佛是借用阴丽华的口气来表达自己的自责,对阴丽华只能列为“滕妾”的身份表达一种深深的内疚。可见,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刘秀对当年阴丽华在宛城中陪伴自己度过那段人生中最为惶恐煎熬的时光仍然是念念不忘。
经略河北,再娶贵妻
更始元年九月,在刘秀与爱妻阴丽华仅仅相处了三个月之后,因更始帝遣刘秀西去洛阳,刘秀只好将阴丽华送回新野娘家,只身前往了洛阳。新朝灭亡之后,天下秩序顿无,各种势力纷纷登场。在诸多的势力当中,摧垮了新莽主力、占有关中与中原大部并打着复兴汉室口号的更始帝政权开始以新的天下共主的姿态发布诏令。但在乱世,“兵强马壮者为王”的规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在新末农民战争中乘机掌握了大量武装的诸多割据势力岂肯受制于更始政权?赤眉军的统帅樊崇虽来长安觐见刘玄,但实为来观望形势,他的数十万大军仍抑留在山东一线;河北的形势更是鱼龙混杂,河北三王各握有重兵自据,各怀异心。为数达近百万的铜马、尤来、高湖等农民起义军也活跃在黄河以北地区;此外窦融守河西、公孙述据巴蜀,均拥兵自重,以观天下大势。当时的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意即更始政权能不能真正据有天下,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能不能使赤眉臣服,二是能不能牢固的掌控河北之地。更始帝决定:“遣重臣镇慰河北”,但在人选问题上,刘玄犹豫不决,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派刘秀持节以巡河北。
除了少数随从之外,更始帝并没有派发给刘秀任何兵马,刘秀只是持有一根代表更始政权的节杖,故有“刘秀单车空节巡河北”之说。刘秀刚进入河北境内不久,一个叫王郎的人自称是当年为逃避赵飞燕姐妹迫害而流落民间被迫隐姓埋名的成帝之子刘子舆,在赵缪王刘林等人的拥护下王郎在邯郸登基称帝了。一时间,天下皆惊。河北诸王本就怀有称帝自立之心,现在见更始帝的使节到了河北,干脆就彻底的建号自立了。王郎清楚,刘秀是他在河北最大的敌人,于是以十万户的悬赏追捕刘秀,此时广阳王刘接也起兵响应王郎,闭门捉拿刘秀。史载:刘秀等人“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旁”,非常的狼狈。然河北豪杰并非全部响应王郎的命令,信都太守任光、和成太守邳彤、刘植、耿纯等俊杰先后慕名投入到刘秀的麾下。刘秀收信都、和成两郡兵马后,发兵讨伐王郎。然而这时,河北三王中拥兵十余万、实力最强的真定王刘扬亦归附邯郸的王郎,这给刘秀一个不小的打击。冷静下来之后,刘秀觉得河北三王中,真定王并非死心塌地的追随王郎,刘扬还有被争取过来的可能,遂派刘植去游说真定王。刘植领命后,去真定府游说,竟真的说动了真定王刘扬,他愿意弃邯郸而追随刘秀,只不过,他真定府的十万大军不是白归属于刘秀的,他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刘秀要同他真定府联姻,迎娶他的外甥女—郭圣通。这位郭圣通,出身可是了不得,她的外公是汉景帝的七世孙、真定恭王刘普,说起来她竟与刘秀一样都是汉室宗亲,同为汉景帝之后。虽有宗室亲缘,但刘秀并不想结这门姻缘,“娶妻当得阴丽华”,几个月前,刘秀已迎娶了这位他梦寐以求的佳人,可谓心愿已了。但仅仅对王郎方面用兵,刘秀已感到兵力单薄了,如果再加上真定府的十余万大军,刘秀一方的处境将更加危险。为了能争取真定府的兵马为己所用,刘秀最终决定,亲自到真定府去迎娶这位真定王的外甥女。更始二年,即公元24年,继在宛城迎娶了阴丽华仅仅数月之后,为经略河北,刘秀又亲赴真定府,迎娶了他的第二位夫人—郭圣通。
更始二年五月,刘秀发本部兵马与刘扬合兵一处,共击邯郸,耿?m、景丹等所率之幽州突骑大破敌军,王郎部众死伤惨重,刘秀不禁感叹道:“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邪”。王郎见大势已去,遂派使臣请降,使臣见到刘秀后说:“我主确系成帝之子”,刘秀曰:“即使汉成帝本人复生,也不能得到天下了,何况一个诈称其子的人”,使臣愤而返回。不久,邯郸城破,王郎也被击杀于路上。此王郎是否真的为当年为了躲避赵飞燕姐妹迫害而流落到民间的皇子,已经成为了千古之谜。而刘秀之所以能击灭王郎,除了真定府大军的归附之外,天下闻名的渔阳、上谷之突骑亦起了关键的作用。从此,北州突骑跟随刘秀,为扫平天下,建立东汉基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击破邯郸之后,刘秀又陆续平定了铜马、尤来、高湖等大小数十万农民军,整个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尽归刘秀所有。据《后汉书》卷1《光武纪》载:此时的刘秀已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在乱世中开基立业的条件已经成熟。公元25年,刘秀在众将拥戴下,在河北?城千秋亭登基称帝,建元“建武”。
建武元年七月,刘秀挥师南下,派建威大将军耿?m陈兵五社津,阻赤眉东进;同时遣大司马吴汉、骠骑大将军景丹等十一将直取洛阳,将洛阳层层包围。九月,身为更始悍将的朱鲔见洛阳已是孤城一座,走投无路之下举城而降。十月,刘秀定都洛阳。后世论曰:“高祖兴于关中,故定都长安;光武起于东方,故定都洛阳”。
审时度势,力辞后位
建武元年,不但对刘秀来说是开基立业的一年,对于刘秀的两个女人—阴丽华与郭圣通来说,同样是不平静的一年。这年,在刘秀河北时一直伴驾左右的郭圣通为刘秀生下了第一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太子刘疆。这不但是对刘秀的一件大事,对整个东汉王朝来说都是一件大事。郭氏除了喜悦之外,还不得不面对另一件事情,侍中傅俊奉命护送刘秀的另一个女人阴丽华来到了洛阳。对于阴氏,郭圣通是陌生的,阴氏娇美异常,显然她并不是郭圣通愿意见到的人。而对阴丽华来说,两年前,刘秀与她离别而去,之后她随家人几经辗转,惶恐度日,好不容易盼到两人再聚,却已是物是人非。昔日的夫君不但登基称帝,身边还多了一个她不曾相识的女子,而且这个女子还有了他们的骨血,阴丽华的心境是可想而知了。古语道:“帝后同体”,东汉建立之初,有帝无后,郭、阴二女均同封贵人。两位贵人中,刘秀本就迷恋阴丽华,故欲立阴氏为后。古之女子,未有不以登后位为人生至荣,可阴氏坚辞不受,“自陈不足以当大位”(见《东观汉记》卷六),阴丽华之所以坚辞后位,其原因颇为复杂:
其一,虽深得帝宠,然众心难服
相对于郭圣通来说,阴丽华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貌美,甚得刘秀宠爱。虽然天子宠爱,但是其手下的文臣武将,尤其是来自河北的众功臣岂能心服。郭圣通虽然比阴丽华晚几个月嫁与刘秀,但真定府十余万大军因此联姻而归附,顿使河北局势骤变;而郭圣通也在刘秀平定河北之时伴驾左右,可谓于社稷有大功。追随光武帝平定河北的文臣武将们,只知皇帝身边有一位郭圣通而不知还有一位阴贵人。此外,郭氏同刘秀一样,同为汉室宗亲,都有前朝血脉,在这一点上,郭氏的身份远比阴氏高贵。更有利于日后刘秀的统一大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郭氏已经生下了皇长子刘疆,而阴氏尚无皇子。故立阴氏为后,实难服众心。
其二,社稷为重,性本宽仁雅致
从后来的历史看,阴丽华是一个很重大局而轻私利的人。汉明帝永平三年,有司奏请仪立皇后,汉明帝不语,而已经身为皇太后的阴丽华则表示:“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皇太后开了口,群臣与后宫诸多嫔妃都无话可说。马贵人,就是为东汉开基立下赫赫战功、以“马革裹尸”而闻名的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马贵人聪慧清秀,有母仪之德,是皇后的最佳人选,但她自明帝为太子时就陪伴左右,却始终不能生下一儿半女。而明帝身边还有阴贵人、贾贵人等其他嫔妃,其中这个阴贵人正是出自阴氏家族。阴丽华并没有利用自己太后的权利和马氏不能生育这一点趁机将自己宗族的阴贵人推上后位,而是以大局为念,力挺德才最为突出的马援之女为后,这在是难能可贵的。纵观西汉与东汉,后系家族把持朝政,是两汉政治的一大特色。阴氏不但自己追随光武帝一生,贤德而识大体,还把另一个被后世史家誉为“千古贤后”的明德马皇后扶上了东汉王朝的后位。而明德马皇后作为一代贤后,深深的影响了明、章两朝的政体。
建武二年六月,郭圣通被册封为皇后,其子刘疆被册封为太子。
刘秀虽已定都洛阳,但事实上,刘秀集团还只不过是当时众多裂土称王的割据政权之一。更始二年(公元24年),赤眉兵分两路进击长安,更始部将数败,三辅震动。此时刘秀命邓禹所率西征大军也迫近关中。在赤眉与邓禹两路大军的夹击下,更始政权已陷入绝境。更始三年十月,刘玄向赤眉大军投降,献上得自王莽处的帝王玉玺,更始政权灭亡。击灭更始后,赤眉拥兵号百万,占据旧都长安。然而,数十万大军的粮草筹措是一个大问题,此时,邓禹的西征军已接近长安近郊并迅速占领了屯粮之地,赤眉粮荒,只得率部离开长安,企图西进陇右补充粮草,结果遭到了割据陇右的隗嚣大军之阻击,只得东向折回长安。此时正赶上天降大雪,赤眉军损失极大,《后汉书》载:“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赤眉军经过血战,击退了占据长安的邓禹,复据长安。之后,赤眉又数次击败邓禹军。远在洛阳的刘秀见邓禹屡战不利,遂派冯异前来替换邓禹指挥西征军。邓禹不听冯异劝阻,再战赤眉,结果又遭惨败,邓禹自惭,上表请辞。建武二年十二月,“关中大饥,人相食”,赤眉大军只得再次放弃长安东进,途中与西进的冯异部作战,赤眉大败,损失甚重。刘秀料赤眉必东进,决心进行一场大的战略决战,力图一战而解决掉这个关中最大的军事集团。刘秀遣破奸将军侯进部屯军新安;建威将军耿弁部进驻宜阳地区;大司马吴汉统率的大军作为机动力量集结于洛阳附近地区。再加上冯异的西征军,此时的赤眉军已陷入了刘秀布下的战略大包围之中。建武三年正月,内无粮草,又走投无路的赤眉十几万大军被迫向刘秀出降,并呈献出了得自更始那里的传国玉玺。至此,起自王莽天凤五年,纵横于中原大地近十年之久的赤眉起义军被刘秀扼杀在了血泊之中。就在冯异与赤眉在西线大战的时候,前西汉梁孝王的八世孙、梁王刘永在睢阳称帝,史称:“董宪、张步等与共连兵,遂专据东方”。为了剪除刘永军事集团对京师洛阳的巨大威胁,自建武二年至建武六年,经过五年的激战,梁王刘永及其部下齐王张步等均被一一平定,其中建威大将军耿?m所率的幽州突骑战功赫赫,一举平定齐地七十余城,后世那句著名的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就是出自刘秀对他的夸奖。中原初定之后,盘踞在陇右的隗嚣与巴蜀的公孙述就与刘秀形成了鼎足之势。建武六年四月,刘秀亲临长安,部署对陇右的作战。五月,盖延等七将军发动了对陇右的作战,陇坻之战,汉军大败,只得退回长安。建武八年,刘秀再次对陇右用兵,双方激战于略阳、西城等处连日激战,隗嚣部伤亡颇重。此时,大将王元、周宗等率领西蜀援军杀来,本已疲敝不堪的汉军慌乱中未及成阵,全线大败,隗嚣部于后掩杀,加之粮草将尽,汉军只好一路败回关中。刘秀两次对陇右用兵,均遭失利,这是刘秀自统一战争以来所未曾遇到的。长期的战争消耗,使得隗嚣集团的处境已经相当困难,建武九年春,隗嚣忧愤而亡,隗嚣部将拥戴其子隗纯继位。建武十年秋,刘秀亲至陇右一线,第三次对陇右用兵。最终,汉军攻破落门,周宗等陇右诸将与隗嚣之子隗纯一同出降,陇右遂平。陇右自古就是盛产马匹与精锐骑兵的西北多山之地,易守难攻。长达四年之久的陇右争夺战,双方反复拉锯,极为艰苦,连“常胜将军”刘秀都留下了“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的千古感叹!平灭陇右之后,收取西蜀就成为了统一大业的最后一步了。“成家天子”公孙述此时已称帝十余年,西蜀之民归心,多次援助陇右的隗嚣共同对抗东汉王朝。陇右一平,六分天下,刘秀已得其五,西蜀势单力孤,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建武十二年,刘秀手下的悍将吴汉围攻成都,公孙述亲自披甲上阵,为吴汉部将高午所伤,被部下救回后当夜即伤重死于成都皇宫之中。次日,西蜀诸将献城投降,巴蜀平定。见陇、蜀皆灭,割据北边、连兵匈奴的卢芳见大势已去,遂几经反复后在匈奴骑兵的护送下奔入匈奴。自此,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历时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落下帷幕。
天下一统,入主中宫
光武帝登基称帝的时候,年仅31岁,还是一个英姿勃发的年轻人。漫长的统一战争,使得刘秀身心疲惫,越来越厌倦“浮语虚辞”。据《后汉书》卷13《隗嚣传》载:刘秀对隗嚣的回信中说道:“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这段话是对割据陇右的隗嚣说的,大意是说:我今年快四十岁了,戎马生涯十余年了,已经厌倦了“浮语虚辞”。虽然是对敌家所说,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光武帝的性格也随着统一战争的进行和年龄的增长,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建武九年,发生了一件事,对阴丽华与郭圣通两个女人的影响都不小。《三国志》卷9《夏侯???放崴芍?⒓窃兀骸鞍腹馕浼停?ㄎ渚拍辏?两僖豕笕四傅埽?粢圆坏镁兄势鹊粒?了焐敝?病H辉蚝匣髡撸?斯胖埔病!本褪撬担?勒展糯?贫龋?绻?练私俪至巳酥剩?倮裘鞘遣换嵋蛭?酥识?殴?俪终叩模?蛭?庋?峁睦?蘸蟠死嗍录?姆⑸???宰钪胀??斐山俪终哂氡唤俪终咭煌?劳觥U饫铮?褪且蛭?叭旱痢币砸豕笕说募胰讼嘈财龋??倮舨⒉晃??龋?峁?豕笕说哪盖缀偷艿芫?坏练松焙Α5练说慕峋挚上攵??耍?适肥椴⑽醇窃亍=ㄎ渚拍曜笥遥?跣懔酱味月び矣帽??馐Ю?4耸保?蠓骄┦χ鼙叩囊恍┛は胤⑸?嗣癖浼笆勘?幕┍洌?试诮ㄎ渚拍曜笥业氖焙颍?叭旱痢鄙醵唷?BR>
母亲和弟弟被杀害,最难过的一定是身为贵人的阴丽华了。此时,刘秀下了一道对后宫的女人们影响颇大的诏书:“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士,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
皇妃家眷遇害,本是一件普通的犯上作乱的案子,皇帝下诏安抚皇妃家人,也在情理之中。但皇帝却偏偏在诏书中说了很多对于贵人阴氏“情意绵绵”的话,而且也透露出了当初皇帝的本意是要贵人阴丽华做皇后的,因为阴氏的退让才没有这样做。这样一来,郭皇后情何以堪?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随着东方的平定(时刘秀统一了东方,而隗嚣与公孙述连兵割据西方)和年龄的增长,光武帝对于很多事情已经是没有太多的顾忌了。
刘秀少年之时,就发出过“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叹!故阴丽华本就是刘秀的最爱。而河北之郭圣通,在光武平定河北的过程中,贡献颇多,后又为刘秀生下数子,也算是同刘秀有一番情缘。江山初定之时,刘秀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对外征战上,从家庭安定的角度考虑,对郭后也颇为尊重照顾,因此三人倒也相安无事,随着时光的飞逝和天下大势的逐渐明了,三人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汉书》卷10《皇后纪》载:“(郭)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即在刘秀面前“数怀怨怼”,来表达自己的怨气与不安,帝后关系颇为紧张。终于,到了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决定废皇后郭氏为中山王太后,立贵人阴氏为后。光武帝下诏曰:
“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宋代的赵与时所著的《宾退录》载:“‘娶妻当得阴丽华’,唐与政谓观此语,知郭后之必废。然予观《刘植传》载:‘刘杨起兵附王郎,众十余万。光武遣植说杨,杨乃降。光武因留真定,纳郭后,后即杨之甥也,故以此结之。’则是郭后之纳,已非光武之情矣,何待‘阴丽华’之语而后占其废乎?范晔不以此书之《后纪》,故前辈议论未尝及之。”《宾退录》,是记录宋代文人雅士言谈的一本书籍。唐与政、赵与时,均为宋代文人。从《宾退录》中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两层意思:一是“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话,在古人看来绝非平常之语,光武既有此叹,必是早对阴丽华情根深种,故日后郭后失宠被废,实属常情,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二是,当时可能有其他人认为,郭后被废,阴丽华肯定在皇帝那里说了毁僭郭氏之语,使得皇帝疏远了本来宠爱的皇后。但赵与时又在唐与政对“丽华之叹”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以《刘植传》中的记载做补充说:“郭后之纳,已非光武之情矣,何待‘阴丽华’之语而后占其废乎?”,他还认为范晔写《后汉书》的时候应该把《刘植传》中光武和郭后联姻的内容写到《皇后纪》中去,这样事情就更加的清楚了。
其实,在光武帝的诏书中已经把废后的原因说的再清楚不过了。“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诏书中所说的“吕”,即吕后。西汉初年,高祖驾崩,其最爱的皇子如意被吕后鸩杀,对于最受高祖宠爱的戚夫人,吕后则用“人彘”的刑罚来处罚她。“人彘”就是“人猪”的意思,残酷的刑罚,可谓震动后世的宫廷,以至于到了东汉的第四代皇后、和熹邓皇后的时代,在其不得志的时候还差点因为惧怕遭到同样的刑罚而险些自尽(见《后汉书》卷10《皇后纪》)。连日后名震一代的女主邓后尚且如此,身处东汉初年的刘秀岂能不为阴丽华母子们的命运担忧?西汉初年的事情犹如昨日,而今日东汉宫廷的情形竟与当日惊人的相似,皇后受冷而皇妃则极宠,皇后对宠妃极为不满,皇后之子又都是太子,早晚要承继大统。至于东汉初年的后宫形势是否已经真的严重到了西汉初年的地步,因为史料的缺乏并不能下这样的结论,但如果郭圣通有朝一日成为了皇太后,宠妃阴丽华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而东汉的桓帝朝就是一例。桓帝驾崩,身为皇后的窦妙居然在桓帝明堂的灵柩前就诛杀了深受桓帝宠爱的宠妃田圣。此等例子纵观历代王朝是比比皆是。
郭氏被降旨废为中山王太后,移居洛阳的北宫居住(东汉宫殿是南北宫制度,初期帝后都在南宫居住,北宫较为冷落。而明帝时重建北宫,蔚为壮观,故明帝之后皇室皆居于北宫),虽然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也算是历代废后之中为数不多的幸运之人了,十一年后病逝。光武驾崩之后,明帝即位,对阴氏、郭氏一视同仁,郭氏一门未曾受到半点迫害。就连到了阴丽华的孙子汉章帝的时代,章帝还到郭氏家中,大会郭氏,君臣非常的和睦。可以说,刘秀在处理这件后宫家事的问题上,做的是比较明智而圆满的。但同时也可以看到阴丽华的雅致与善良。阴氏本为刘秀的原配夫人,因为郭氏的介入,阴氏女黯然的做了十六年的贵人,从身份上来说就是“妾”的地位。在百姓之家,妾与妻的地位尚且相差悬殊,而在皇室,妃与后的差别更是有天壤之别了。阴氏系出名门,受此委屈,对郭氏不可能没有怨恨之情,但仍能如此不偏不倚的厚待郭氏一族,实为不易!但封建时代,因为深受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思想”之影响,认为皇后无有大过不可轻废,故后世之人对刘秀的废后之举持负面看法者亦不在少数,认为这是汉光武的一生最失德之处,有曰“废郭立阴,圣德之玷”,如晋代史学家袁宏、明代大儒方孝孺、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和李贽等等。自汉光武后,历代皇帝每欲以私情无过废后时,臣下都不忘以光武黜废郭后为反面教材劝谏之,如宋代仁宗废郭后,明代宣宗废胡后,清代顺治废博尔济吉特氏,足见光武废后之事对后世的影响。又《晋书刘曜传》曰“光武缘母色而废立,岂足为圣朝之模范!光武诚以东海篡统,何必不如明帝!”更是对光武废后易储之事提出严厉批评,光武废后之事诚不足以为后代效仿。
《后汉书》卷10《皇后纪》载:“阴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就是说皇后谦恭俭让,不喜言笑,性格非常的仁孝、慈爱。汉章帝时代的大司空第五伦在上疏章帝的奏章中也对阴丽华皇后做了一个描述:“近世光烈皇后虽友爱天至,而抑损阴氏,不假以权势。—《资治通鉴》卷四十五”“友爱天至”就是说皇后的天性就非常的善良。纵观阴丽华皇后的一生,此并非虚言。
合葬原陵,谥号光烈
建武中元二年,世祖皇帝驾崩,显宗即位,尊皇后阴丽华为皇太后。汉明帝永平七年,在位二十四年之久的皇太后阴丽华驾崩。三国东吴史学家丁孚所著的《汉仪》中记载了为为阴太后发丧时的盛大情景:
“永平七年,阴太后崩,晏驾诏曰:‘柩将发于殿,群臣百官陪位,黄门鼓吹三通,鸣钟鼓,天子举哀。女侍史官三百人皆著素,参以白素,引棺挽歌,下殿就车,黄门宦者引以出宫省。太后魂车,鸾路,青羽盖,驷马,龙旗九旒,前有方相,凤皇车,大将军妻参乘,太仆妻御悉道。公卿百官如天子郊卤簿仪。’后和熹邓后葬,案以为仪,自此皆降损于前事也。”
阴丽华最终与汉光武合葬于原陵,正所谓生前同欢,死后同穴了。东汉明帝君臣尊其谥号为“光烈皇后”,谥法:秉德尊业曰“烈”,开后世皇后谥号制度之先河,直到文德长孙皇后,这种“帝谥”加之“本谥”从而构成皇后谥号的模式一直沿用了六百余年。武则天之后才被废止而改用其他的谥号模式。
从皇后的角度来讲,阴丽华十九岁追随刘秀,先是奔波流离,躲避战乱,后又降妻为妾,甘居人下十七年,直到三十六岁那年才终登后位,可谓坎坷颇多!但同时,阴丽华一生都受到了汉光武的爱慕和东汉后世历代帝后的尊重,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讲,又可谓是荣宠之极了!
【史料记载】 《后汉书》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及光武为司隶校尉,方西之洛阳,令后归新野。及邓奉起兵,后兄识为之将,后随家属徙?U阴,止于奉舍。光武即位,令侍中傅俊迎后,与胡阳、宁平主诸宫人俱到洛阳,以后为贵人。帝以后雅性宽仁,欲崇以尊位,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肯当,故遂立郭皇后。建武四年,从征彭宠,生显宗于元氏。九年,有盗劫杀后母邓氏及弟?,帝甚伤之,乃诏大司空曰:“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士,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谥贵人父陆为宣恩哀侯,弟?为宣义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后。及尸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绶,如在国列侯礼。魂而有灵,嘉其宠荣!”十七年,废皇后郭氏而立贵人。制诏三公曰:“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七岁失父,虽已数十年,言及未曾不流涕。帝见,常叹息。显宗即位,尊后为皇太后。永平三年冬,帝从太后幸章陵,置酒旧宅,会阴、邓故人诸家子孙,并受赏赐。七年,崩,在位二十四年,年六十,合葬原陵。明帝性孝爱,追慕无已。十七年正月,当谒原陵,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既寤,悲不能寐,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其日,降甘露于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会毕,帝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令易脂泽装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焉。
【后世评价】 范晔: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范本《后汉书》
司空第五伦:近世光烈皇后虽友爱天至,而抑损阴氏,不假以权势。——《资治通鉴》
李贽:“此后(指阴丽华皇后)手段不减武才人(即武则天)。” “英雄到头来往往在妻子上乱弄。(此句指刘秀)”——出自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的《史纲评要》。
李白:“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南都行》
庾信:“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出自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庾信之代表作之一的《春赋》
南怀瑾:自秦、汉以后,可以称为帝王体制时代较为贤良的后妃,为数实在寥寥无几。以开国创业的那些帝王来说,除了汉光武的阴丽华和朱元璋的马皇后以外,即如李世民的长孙皇后,还当退居其次才对。——出自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 |